-
下載積分: 5 賞金
上傳時間:2021-11-26
頁數: 544
大?。?9.04(MB)
-
簡介:法制與科技文化的搖籃。在中國共產黨早期馬克思主義的科技觀與法治觀指引下,根據地科技科技法制促進了科技文化建設。萌芽于根據地時期的法治科技觀在共和國成立后得以初步確立并促進了科技事業的發展,但這種“階級性”與“功利性”的法治科技觀在共和國日后的科技法制與科技文化建設中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消極影響。第二章,共和國科技法制與科技文化的初步創建19491957?!半A級性”的法治科技觀在共和國成立后初步確立,在法治科技觀影響下,科技法制建設從科研機構與社團、科技獎勵、科技人員的培養與管理、國際科技合作等方面展開,科技文化在科技法制的框架內建設發展。中國科學院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3-29
頁數: 308
大?。?17.55(MB)
-
簡介:分類號UDC事睜黲方雩密級編號碩士學位論文學位申請人姓名塑疊墮申請學位學生類別全旦劐塑申請學位學科專指導教師姓EARLIERSONGDYNASTY’SFRONTIERARCHER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MADEGREEINHISTORYBYHUJINPENGPOSTGRADUATEPROGRAMCOLLAGEOFHISTORYANDCULTURE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SUPERVISORZHANGQUANMINGACADEMICTITLEPROFCSSOR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12-01
頁數: 73
大?。?3(MB)
-
簡介:也有對強大少數民族政權的叛離與戰爭;既有與周邊弱小民族軍事上的聯合,也有彼此之間引發的沖突。契丹和奚與周邊政權發生復雜關系有多方面的原因。他們在隋唐時期得到過幾次大的發展,如隋文帝時期、唐太宗時期,在隋唐王朝的大力支持下,這兩個原本時常爭斗的民族摒棄矛盾,加強彼此的交流與聯合,這使他們實力大大增強,在武則天時期叛唐后,牢牢占據遼西地區,號稱“兩蕃”;除隋唐王朝外,兩蕃還曾多次依附突厥、回紇這些強大的游牧民族政權,從跟隨其侵犯中原邊境戰爭的搶奪中快速聚斂財富,使他們有了越來越多與外界發展關系的資本。另外,爭取自身生存和發展是任何一個民族的基本需求,兩蕃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3-29
頁數: 79
大?。?10.94(MB)
-
簡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并相應分為了八部分。每部分都由解題、釋文、注文、譯文組成;文后附有主要參考文獻。本文共計315枚竹簡含殘簡,竹簡文字7000多。第一部分為〈緇衣〉注譯。緇衣是一篇對君主行為進行規范的文章。勾勒出一個儒家理想中的君主形象,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第二部分為〈魯穆公問子思〉注譯。簡文道出了儒家心目中的忠臣形象,即為了君臣之義不要爵祿,甚至不惜招致殺身之禍。第三部分為〈窮達以時〉注譯。簡文認為窮困與顯達憑藉的是時機,也即今天所說的機遇。但這一切的前提,必須是有德與才。第四部分為〈五行〉注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3-29
頁數: 45
大?。?3.23(MB)
-
簡介:采用實地調研、綜合研究及數據分析等方法,在泰山歷史文化軸線的地域背景下研究泰山中路景觀對于山地空間的利用、空間拓展和局部景觀對于景觀空間的塑造規律。⑴泰山歷史文化軸線的演變。本部分內容以泰山歷史文化軸線的山地景觀及空間的構建為切入點,闡述泰山歷史文化軸線的形成、空間結構及文化結構,通過對史料的梳理和查閱相關文獻,理清了泰山歷史文化軸線的輻射范圍和文化影響下的泰山中路景觀及景觀文化形成、發展的脈絡,同時也理清了泰山中路景觀及景觀文化對泰山歷史文化軸線構建的作用。遠古的高山祭祀和封禪文化的發展及成熟,促成了泰山中路物質景觀及文化景觀構建的極大豐富。自秦漢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6-03
頁數: 134
大?。?17.35(MB)
-
簡介:文明之間、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他們遷居各地,與其他民族融合,從而成為許多民族的來源之一。到今天,雖然粟特語幾乎已成死語言,粟特人也成了一個歷史名詞,但他們建立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本文以隋唐粟特昭武九姓國中樂隊的樂器、樂器編制、樂隊組合為研究對象,尤其以隋唐九、十部樂中的安國樂和康國樂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史料及陜西西安出土的隋唐時期粟特墓葬,力求較為全面、系統的對該民族樂隊中所運用的不同樂器組合詳加比較,以揭示它們對唐代器樂、舞蹈藝術的繁榮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文章將采用史學、考古學、文獻學、圖像學、民族學等人文學科知識,采用樂器學與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3-28
頁數: 60
大?。?2.38(MB)
-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6-03
頁數: 88
大?。?3.69(MB)
-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3-29
頁數: 57
大?。?1.64(MB)
-
簡介:在現代社會沒有存在的余地,應當建設符合自由、民主、平等原則的新道德不同,杜亞泉等人認為新舊道德只是程度之差,并非性質之異,主張以中國固有道德為本,調和新舊,統整東西文明。這是他們展開東西文化論戰的重要原因。但他們在中國社會問題如何解決的問題上,都有“道德本位”的思想傾向。但與陳獨秀等人主張道德要隨時代而變遷,反對固守中國舊道德不同,杜亞泉等文化保守主義者極力肯定中國固有道德的價值及其現實功用,在解決中國問題上的“道德本位”思想傾向更加鮮明。文化保守主義者這種思想傾向的形成,是深受中國傳統道德本位思想影響的結果。當時西方思想發生了轉向,一些西方思想家在批評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6-03
頁數: 75
大?。?3.09(MB)
-
簡介:此在秦漢時期,除專門負責京師治安的機構以外,京師監察和行政機構的部分官員也是京師治安管理的重要參與者。針對京師人口復雜的治安形勢,為有效改善京師的治安狀況,秦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措施,以加強治安方面的管束、防范和打擊。這就導致京師治安制度相比于其它地區,呈現出許多差異,這些差異歸根到底是由京師社會特征所決定的。秦漢作為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存在了四百多年,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第一個高峰,這與它有較為完善的京師治安制度,在長時期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是分不開的。雖然今天我們對秦漢京師治安制度的了解還是很不全面的,但正如秦漢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制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6-03
頁數: 54
大?。?2.55(MB)
-
簡介:果真如此嗎本文以魯西南為中心利用豐富的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對夏商起源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討。本文共分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緒論,講述了本課題的緣起,對有關概念如“魯西南”、“三代”、“先商文化”等作了界定,并對相關學術研究狀況作了回顧與評介。第二部分是對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魯西南考古學史作了回顧。第三部分為魯西南的考古發現與堯舜文化研究,主要內容是考古學所見四千年前魯西南地形地貌及自然環境和考古學所見堯舜時代研究。第四部分是魯西南考古與夏起源研究,對夏族的起源、考古學所見大禹治水、夏朝初期的政治中心進行了專題研究。第五部分為魯西南考古與商起源研究,對商族的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3-29
頁數: 124
大?。?4.91(MB)
-
簡介:伴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國內政治變革運動的深入開展以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和民眾民族意識的日益覺醒而逐漸形成、不斷發展的。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之后萌芽,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不斷加劇,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并在民國成立之后,逐漸達到高潮。在經濟民族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近代興起了商戰、實業救國、收回利權運動、抵制外貨、倡導國貨等運動。與傳統民族主義相比較,中國近代的經濟民族主義,改變了中國反抗西方列強的手段和方式,即由以暴力驅逐外人、全面排拒西方并主要訴諸情感的非理性手段變為以國際法為依據的、文明理性的斗爭方式;在排斥外國商品的同時積極學習西方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6-03
頁數: 69
大?。?3.02(MB)
-
簡介:查理大帝(742814年)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一位君主,他是歐洲封建社會初期最著名的歷史人物。面對空前規模的大帝國,查理大帝深刻認識到光靠武力征服并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為此,他通過宗教活動和立法活動等治國方略,建立和完善了帝國統治機構。同時,他在學校教育、圖書館和語言文字各方面進行了改革,并在藝術領域取得了諸多成就,出現了所謂的“加洛林文藝復興”。加洛林文藝復興把歐洲的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相融合,奠定了西歐中世紀文化的基礎。查理大帝時代之所以會出現加洛林文藝復興,是與查理大帝所倡導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分不開的。他出色地完成了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他的文治武功對西歐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了查理大帝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第二部分闡述了查理大帝的治國方略;第三部分論述了加洛林文藝復興的主要內容與成就;第四部分是對查理大帝與加洛林文藝復興的歷史評價。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3-29
頁數: 49
大?。?2.98(MB)
-
簡介:楊東莼19001979是中國當代知名哲學家、史學家和教育家。一生閱歷豐富,涉足學術領域頗廣,并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本文將綜合結合其在哲學、史學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學術實踐,對其學術思想展開較全面的討論,并注意從中吸取對當代學術建設有益的啟示。全文分為三個部分,其主體部分包括四方面一是分三個階段對楊東莼的學術經歷作了考察,其中1927年之前為其求學和投身革命階段,1927至1932年為赴日本以后從事理論研究和學術活動時期,1932年以后以從事教育事業為主時期;二是對楊東莼學術主導思想的考察,努力將其置于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下,著力闡釋其唯物辯證法思想的形成及演變;三是對其史學思想及成就的討論;四是在結合其教育實踐,對其基本教育思想作出歸納。
下載積分: 3 賞金
上傳時間:2019-06-03
頁數: 46
大?。?2.09(MB)